贵宾登录

广西建制最早的县!就在桂林此处

日期: 2024-01-13 20:18

  它是广西境内建制最早的一个县,也是桂林市行政区规划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是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又是桂北湘南的物资集散中心。湘源文化、寿佛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有如繁星点点,闪耀在这片大美之地。

  夏日的傍晚,土生土长的全州人唐寅飞带着8岁的儿子从外地回到全州。参观湘源文化公园成为唐寅飞带孩子了解家乡文化的第一站。

  建于2015年的湘源文化公园就像是一本全州历史文化的“教科书”。公园内以全州湘源文化为内涵,舜帝等人物雕塑、浮雕、壁画,以及新修的清湘书院、皆山阁、伟观楼、二妃庙、亭榭等仿古建筑,融入风光无限的美景中,让人们在畅享美景之时,全面了解全州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

  ——这是明代全州太守顾璘《湘山杂诗》里的诗句。字里行间盛赞全州民风淳朴,山水灵秀,人才辈出,是一个好地方。

  湘山·湘源历史文化景区成为全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地标。(全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全州地处桂北湘南,自秦始皇设零陵县、汉武帝置零陵郡,可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个汇独特民俗风情与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于一身的地方,为历代州、府、县的治所。

  传说尧舜时期,因南方山多地少,水患严重,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时称“三苗”的南蛮民族备受歧视,曾与炎、黄集团有过抗争,但没有成功。虞舜在位时,实施怀柔政策,以文教感化苗民,逐渐消除了苗人敌视华夏人的心理,接受了华夏政权的统治。

  舜帝时期,定下五年一度的“巡狩”制度。即每隔五年,舜帝御驾到全国各地巡视一番,考核官员任免事宜。舜帝晚年的一次“巡狩”途中,由于过度劳累在今天的桂北湘南一带驾崩并被就地安葬。司马迁《史记》里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纪念舜帝,将舜帝晚年活动过的地方设置为一个县,取名零陵县,县治就设在今天的全州。二千多年来,尽管全州历史建制地名不断变化,零陵县、零陵郡后来也从全州迁到了今湖南永州,但在全州历史上的这些建制地名都与舜文化的历史根脉不可分割。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全州的古代贤官,多如繁星,灿如北斗。据记载,自宋代以来,全州本地进士及第有143人,举人1570人,这在广西数十个县中是屈指可数的。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宦游全州,留下许多经典诗文和画作,提升和弘扬了全州的人文色彩,造就了“千古诗文地,锦绣清湘源”的传奇。

  从零陵到全州,为何更名?全州地名的背后,承载着怎样的厚重文化?走进有着“楚南第一名刹”之美誉的湘山寺,问题皆有答案。

  走进坐落于全州县城西隅湘山脚下的湘山寺,透过写满沧桑的历史古迹可以洞见,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之兴盛。寺内放生池里惟妙惟肖的动物石雕群、闻名遐迩的妙明塔,以及珍贵的古代碑刻等被完好保存,静静见证着湘山之下历经千年的沧桑变幻。

  传说这座寺庙创始人全真法师是一“奇人”。他云游四方,许多名山胜地均难留足,唯独对全州这片土地情有独钟。据《全州志》记载,唐至德元年(756年)四月,全真云游到湘源县(今全州),登上湘山笋布台,凭栏远望。只见湘山72峰竞相耸秀,五华围绕,湘江、灌江、罗江三水汇流,左有钵孟山,右有圣禅岭,前览州城,背依湘山,绿水如带,雄山似簪,钟山川之灵秀,集天地之精英,遂决意定居于此。于是,他在全州主持修建了“净土院”,诵经传法,广结佛缘。

  由于全真法师佛法深邃,德行懿范,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崇敬,尊他为“湘山圣化主人,无量寿佛”。唐咸通八年(867年),全真法师在湘山寺端坐而逝,享年139岁(另说166岁)。其寿命之长,堪称奇迹。

  全真法师圆寂后,湖广一带的民众十分怀念他,后有人提议将县城迁至净土院东南(今全州县址),并以全真法师法号中的“全”字冠于行政级别“州”字前,全州因此而得名。《广西通志》中写道:“五代时因改湘源为全州,以(全)真故也。”地因佛升格,州以僧命名,这在我国城市发展史上可能不多见。《全州县志》也有记载:“县以佛名,相沿至今”。可见湘山寺及其寿佛文化的影响力。

  明末清初,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代宗师石涛,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抗战时期,抗日将领戴安澜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国共两党领袖撰写挽词追悼,现场感天动地。新中国成立后,这座“楚南第一名刹”更是成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故事的发生地。

  上世纪80年代,在政府的组织下,曾经遭到日军破坏的无量寿佛殿、放生池、圆通殿等建筑得以重建,千年古刹从此焕然一新,法灯续燃。2010年,全州县扩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湘山文化广场,新建湘山寺门楼,院内修葺一新,湘山寺以宏大的全新姿态呈现。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这首民谣历经80多年,至今依然在全州民众中传唱。89年前的那一场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仿佛历历在目。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广西,在桂林的全州、兴安、灌阳三县浴血奋战,打响了历时9天的湘江战役。作为湘江战役的主战场,全州县是红军活动区域最广泛、发生战斗最激烈的地区。如今,全州县境内留存有脚山铺阻击战旧址、三大渡口等革命遗址遗存168处,数量居桂林市17个县(市、区)第一位;这里有写满红色历史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还有在群众中间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

  近年来,全州在对红色资源进行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县内168处革命遗址遗存进行挖掘保护,仅2019年就完成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等20个项目。还专门成立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管委会,对全县红色文化资源和纪念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开园以来,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是全国红色教育重要阵地,年接待游客达380万人次。2021年开始,全州县还高位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建设,长征路上“峥嵘岁月”正更加生动地被呈现在这片桂北大地上。

  曾经的楚南重镇 ,今日的“桂北门户”。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全州,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全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全州县还持续推动红色旅游多元化、融合化、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研学”“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丰富的体验形式,吸引来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完成一次重温历史、找寻初心的红色旅程。

  全州还有步骤地推进文化旅游与农林、科教、体卫、工业、城建等行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历史人文体验、红色文化感悟三大特色旅游产品,形成自然、人文、红色旅游并驾齐驱的新格局。2022年,全州县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如今,全州的红色故事被越讲越生动,红色精神成为独具特色的“全州魅力”,也化作全州人心中不断升华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