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登录

董震宇:“玩”也能把生活过成诗

日期: 2024-01-13 20:19

  温州网讯 董震宇有很多圈子,在每个圈子又有不同的身份与称呼:在乐器圈,他被称为藏家,民族乐器虽未能样样精通,却也收藏了200余件,并能对每个乐器出处、故事都能讲上几个典故来;在甲骨文篆刻圈,他又被称为老师,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甲骨文书法高级研修班,先后出版甲骨文、书法篆刻作品集;在绿植菖蒲圈,他被称为“爷”,有着几百盆菖蒲的“七彩艺苑”,被爱好者称作“微微蒲园”。

  人们常说,玩物丧志。然而,董震宇却一路“玩”出了名堂,出书、办展、玩乐器、种植菖蒲,把生活过成诗。

  今天,小毛会客厅邀请中国甲骨文艺术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大玩家董震宇聊聊他的七彩生活。

  上月,“国乐雅风”董震宇中国民族乐器收藏展在瑞安忠义街“老城记忆”展厅举办,共展出董震宇30余年来收藏的两百余件民族乐器中的部分。

  展品从复刻河姆渡时期的骨笛到少数民族乐器胡西它尔,再至瑞安本土非遗温州鼓词乐器牛筋琴这些有年份和冷门的乐器满足了参观者的好奇心。

  聊起收藏心得,藏家董震宇直言不讳地说:“你想在某一行内玩得好,要和这行里的专家玩,从行内专家身上吸收专业知识,才能成为该领域内的专家”。

  秉承这个理念的他,早年学摄影,老师是温州摄影家邵家业,所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在瑞安办了首个摄影个展,出了本摄影书籍《影空色宝》,他也成为温州早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之一。

  收族乐器亦是要跟随大师,了解乐器与乐理知识。董震宇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阮世池先生聊瑞安鼓词,与乐器制作匠人谈制作工艺,研究乐器历史的渊源。

  “你知道吗?在古代,清宫篪最早的演奏方式,演奏者手指是朝外的,后来是觉得这样对观众不敬,才改成跟笛子一样的朝内演奏方式”“胡西它尔,是尔族的一种拉弦乐器,胡西它尔是悦耳的琴弦的意思”“埙是吹奏乐器,适合在幽静的月下演奏,会有一种天籁之感”董震宇对所收藏的200多件民族乐器如数家珍,其中包含了中国乐器四大类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拉弦乐器。乐器埙是贵州朋友送的,朋友起先送给他的礼物是贵州腊肉与土特产,被拒收后,得知董震宇在收族乐器,就特意回贵州山中寻得此苗族芦笙赠送;牛筋琴是阮世池先生的退役乐器,他先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阮世池先生,经过交流后才得到这把牛筋琴;乐器胡西它尔是他直接找到新疆当地乐器厂匠人定制的。

  看着满屋的乐器,今年60岁的董震宇轻叹:他擅长的乐器并不多,手琴是自学的,钢琴是帮女儿报名后她不学,他硬着头皮学的,偶尔在老屋庭院里吹吹箫。少年时的他曾被父母带到上海学小提琴,受教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家?学淳先生,但不久以后,家人发现董震宇并不适合学小提琴,只能作罢。这也是他记忆中首次与乐器的交集,没成想,多年后董震宇倒成了收藏乐器的藏家。

  “多才多艺,温文尔雅”是董震宇留给瑞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蔡玲玲的印象。她眼中的董震宇极具文人气质,会的很多,懂的也很多,经常策划不同门类的展览,出版书籍,是话题新闻的制造者。

  讲究生活情调,喜欢钻研事物,玩什么都能快速上手的董震宇,在甲骨文篆刻圈里被称为老师,还给中国美院的学生上过甲骨文入印课。

  上世纪80年代,董震宇收集民族乐器的同时,也痴迷上了篆刻。这与他自身喜好字画古玩以及父亲的熏陶不无关系,董震宇的父亲早年间是瑞安篆刻高手,并留给董震宇古印数方,给他的生活打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自此,董震宇以书入印,以刀代笔,以石代纸,经过多年反复专研,先后在2009年出版了《董震宇篆刻集》、2011年出版了《心经篆刻集》。

  2014年,董震宇为提升篆刻视野,就读中国美术学院甲骨文研修班,拜中国甲骨文艺术协会执行会长魏峰为师,从此踏入了甲骨文篆刻的领域。恰巧这一年是“中国好声音”节目最火的一年,好钻研的董震宇就想着能否把现代歌词与古代文字相结合,再出本甲骨文篆刻书籍。

  董震宇说,就篆刻而言,入印文字多为甲骨文、金文、籀(zhu)文,包括大篆、小篆、古文、缪篆等。而甲骨文这种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实为“最早的汉字”,但目前甲骨文可释读的单字也只有1000多个,能否凑出一首歌词来,实在不好说,反正没有前人做过。

  为此,董震宇上网搜罗了中国上世纪30年代到2015年的2万多首歌词,对照甲骨文,最终收录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心雨》《牧羊曲》等52首歌词,并在2015年出版篆刻中国好歌曲的《契文乙未》。这本《契文乙未》篆刻集,除了一个日字用甲骨文曰字代替之外,歌曲文字都以对应的甲骨文出现。

  魏峰评价这本《契文乙未》是董震宇实现了从隶、篆书体向甲骨篆印的全面转型。

  在瑞安“老城记忆”展示馆馆主陈克勤眼中,董震宇是位“宝藏老男孩”,才艺层出不穷,源源不断地散发个人魅力,一直给人惊喜。别人种植菖蒲,最多也就弄几盆玩玩,董震宇却也特别,从海边捡来石子,龙泉窑场亲手制作的瓷器,山坳中挖的泥土与苔藓,太湖石上雕刻诗句作为菖蒲景致,每一盆菖蒲,都是董震宇精心制作而成,一盆一世界,老房院落里上百盆,就是大千世界。

  菖蒲自古以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从苏东坡到陆游,从金冬心到吴昌硕,都是所谓的“蒲痴”。文震亨在他的《长物志》中,将菖蒲与兰花、菊花、水仙并列为花中四雅。人们还给菖蒲人格化,专门把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定为菖蒲的生日。

  为养好菖蒲,董震宇和许多养菖蒲专家成了好友,还举办过多次菖蒲展,成为温州乃至浙江菖蒲圈中是“爷”字辈人物。如今,菖蒲爱好者把他家的微微蒲园视作圣地。

  陈克勤说,与董震宇接触时间越久,越觉得这位“爷”是位妙人儿,玩摄影、篆刻古文、藏乐器、植菖蒲只是他生活爱好的一部分而已,收书画、藏古玩,品茶叶、听黑胶唱片这些玩法,他都参与过,还能个个玩出名堂来。

  董震宇把自家三层老房称作“七彩艺苑”,收藏他的各种爱好。他坦言,从50岁至60岁,认认真真地“玩”了十年时间,结识了各个圈里的顶尖人物,从而拓宽了他生活的广度。如今,他会在抖音平台上,与三万多的粉丝分享他的心得与知识。未来,董震宇还想通过旅行把圈子拓展到国外,他期待偶遇与奇遇。小毛